招募 员工 的心得体会
在开办公司的这段时间里面,我面试了较多的人才,从大海的人才当中完成人才的选拔,让我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,这些变化让我对于真实的世界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,而不会陷入到过去所谓的知识结构中去。
我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包括其中的四段:
第一段:是 大学 的 舞蹈培训机构 兼职 第二段:是 毕业 后的 神洲舞蹈学校 就业 第三段:是 寻求 融资 无果后的 跟谁学 求职 第四段:是 创办 才华横溢 公司 完成面试
在大学的舞蹈机构兼职的过程中,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时间和货币的认知不够清晰,我想将别人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做,但是最后却没有完成货币现金的收入,这是我最大的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,帮助老师完成培训班的教学的过程中,没有完成自己的能力的提升,而仅仅是完成货币的获取,不利于自己的成长;
2012-2013 校外兼职
所以对于在校生求职的过程中,我个人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自己的时间完成的货币的交换,而是自己的是不是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,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真实有价值的事情,这是我过去处在学校不明白的地方。
2014-2015 毕业求职
毕业后考研失败后,开始在自己家乡的舞蹈学校开始任职,舞蹈学校是我们家自己开的,所以我直接就从教师过度到了副校长,分管教学,财务,管理的工作。我于2015年7月到北京寻求融资,发现根本没有人鸟我,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才去跟谁学完成应聘,跟谁学的陈向东没有给我非常好的职业发展的指点,这是我在这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,所以我每次都给我们的员工一直职业上的指点,后期在张怀亭的面试下直接被拒绝,这是我自己的面试经历,张怀亭是做跟谁学运营的主管,我当时想要做编程的开发,其实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双方所需要的都是不同的,公司需要我有产出,而我想要学习,公司不是家,不会给你学习的机会,所以这是我过去不懂得地方。
2015-2017 毕业就业
然后回到舞蹈学校,开始完成教学的工作,在这个管理的过程中,三年的时间其实都没有让我快速的成长起来,真正的成长还是我自己开办公司之后,一下子明白社会的交易的规则,让我快速的获得成长。
2017-2018 毕业创业
当我创业之后才开始懂得一项东西是我们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员工,而不是学习的学生,所以很对于学习的学生我们就需要收取培训费用,针对于员工,你就必须为公司产生价值,不然就会面临辞退的危险。
所以在这个时候,我对于有员工的定义发生了很多的变化,希望给与大家一些指点。
我在完成员工的招募的时候,使用了五种不同类型的人才;
第一种:在校生 在校生的孩子普遍没有责任心,不可以完成任务的同时,还有很多的理由让自己心塞,所以在这个过程中,后期不会完成在校生的招募;
第二种:应届生 应届生主要是大三和大四的孩子,这个孩子的能力不可以成为一项技能,我们需要给与培养才可以做一些事情,做的事情还不可以产生效益,所以需要收取培训的费用,工位的价格是1200元,我们可以收取600元,600元相当于我们发放的薪酬。
第三种:应届毕业生 针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,我在使用四个月的过程中,我发现不可以产生价值,所以在这个时候,对于应届毕业生也需要收取实习的费用,三个月之后还是不可以完成工作的个人,直接给与辞退,不然难以为公司产生价值,三个月如果可以的孩子,需要经过六个月的试用期,完成800-1200元的薪酬的发放,因为公司需要为他支付1200的工位的费用,所以在不可以产生价值的情况下,只有支付相对较少的生存费用,根据个体所产生的价值外出奖金的分配;
第四种:换行业实习生 针对于换行业的个体来说,基本上也不可以完成工作,所以我们需要收取工位的费用,然后基于后期的表现完成800-1200元的薪酬的发放,这样才可以从公司呢的角度完成用人成长的控制。
第五种:职场人士 我在使用职场人生的时候,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我的需求,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的绩效,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职场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个体,所以这个价值也会比较高,是依据产出我弄成价值的货币的交换, 这是我对于职场的人生的一种判断,是不是可以完成产品的打造,是不是可以完成价值的定价,决定了个人的实际的价值。
所以基于我自己的招募人才和用人的心得来看,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可以适应公司的工作的,需要使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工作的适应,这个时候才可以完成货币的发放,所以在这个时候,用人单位在完成人才招募和培养的时候,其实有非常大的用人的成本。
个人主需要转换的思维体系就在于:我的货币不是依靠我的时间产生的,而是依靠我在单位时间里面所创造的价值所产生的,如果我子啊大你问时间完成的价值创造不可以完成货币的交易,其实我们自己就没有价值,你需要我感谢公司给与了你生存的货币,所以想要获取高福利和待遇的个体,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你可以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,而不是在公司浪费公司的资源,同时抱怨公司没有给与自己想要的;
你想要的一切,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获取;
肖威 2018.02.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