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學習路徑

前幾天在高雄 GH 場有人詢問我的看書策略是怎麼發展的。

我在剛出道時,只看技術書。學技術。

1) 怎麼入門一門技術:我不會去問別人這行聖經是什麼。而是會去找最淺的書,看懂它。如果最淺的書我還是看不懂而且沒有興趣,那這門技術跟我從此無緣。

看懂有興趣後,我繼續找跟我當時程度相近的繼續看繼續「練」,如此一直看到深的。

2) 我剛開始只看怎麼做網站,學著把網站做起來。接著才回去補基礎。補完基礎之後覺得程式碼很醜,就去找如何把程式碼清理的文章與書籍。(2007 年)

後來發現有設計模式與重構,就打開了我另外一道大門。

接著發現做網站不只是 Ruby 程式碼寫得漂亮就算了,其他因素也很重要,於是我繼續去找 tuning 前後端的資源,效能提升的 書我看了很多本,也用那些書把網站 tune 個夠。 從前端架構設計看到後端資料庫設計。也開始鑽研怎麼樣每次更快更快的寫出作品。這時候我就開始去挖 Rails 底層怎麼樣設計。

3) 後來市面上當然有出其他技術,但我沒有玩得很深入。主要是我覺得關於 Ruby on Rails 的周遭生態圈題目就夠龐大而且夠建構整個開發宇宙觀了。沒必要找另外一門技術重造輪子一遍。 (前端,後端,快取,效能,Rails 架構,Ruby meta programming,設計模式,企業範式,API 架構,Testig,.......光這些就可以練個沒完。再去找一門新語言再來一遍根本是找死)

4) 當我程式越寫越熟,越寫越快時。我發現不對勁。就算再怎麼樣快,我一個人寫不完。跟人合作,別人寫很慢也沒用。接著我就思考這樣怎麼辦。(2009 年)

在這之後我發現敏捷,敏捷跟 Rails 生態圈很搭。所以我就去找敏捷相關資源練個夠,接著也發現技術專案管理。

我太喜歡這些相關的東西了,就幾乎把這世上可以買到的書籍買回來,練個夠。剛好當時也開始帶 Team,就玩個痛快。

後來我發現「技術管理」的書籍真的太少,很快就「看」到了瓶頸。我才發現「技術管理」只是「管理學」的一環。如果跑去找管理類的書籍,那根本是打開了另一個大海。

很快的我就發現管理的精髓不是去管人,而是幫大家排除障礙。(2010 年)

5) 我的個性很喜歡做產品。但我發現,即使管理技術很棒,跟產品受不受歡迎一點關係都沒有。而且身為中階管理層,看不到全局視野。

這時候我開始看創業書籍,也是買了個夠。

但創業其實跟管理與技術,難度實在差上太多倍了。很多創業書看起來很淺很過癮。實際上下去練,總是讓人會有「淹死」等級的感覺。

商業與銷售的書我買了破例的多。但自己還是覺得一直停留在吸收 15% 的感覺。這感覺很不好。

其他領域,我都是按部就班很快就練到一定水準。唯獨商業就是一直跌倒一直跌倒。

還好是公司一直小賺,不是負的。這也是唯一一門學問,我覺得我學不好,但還是很有熱情一直挑戰的。

(2012- 2014 年)

6) 後來,我因緣際會下去練了 Growth Hack。一開始這門學問非常難上手。非常非常非常難。我 2012 就聽過 Growth Hack 了,卻從來一直沒有搞懂它。

應該說,我對 GH 的想像就一直停留在「流量成長」。但又隱約覺得不太對。網路上方向多到爆炸也沒有系統。很難入門。這時候我又覺得回到剛學 Rails 的感覺。

更慘的是,這行入門的書本本都跟垃圾一樣,都寫一些行銷屁話又超貴(現在回頭看,我甚至懷疑作者連行銷基本功都很差)。浪費 時間浪費得要死。教學影片也是大概 75% 都是雷。

但是我透過讀了幾百篇文章,玩了超多實驗之後,開始抓到訣竅。看到轉換率大幅上升真的很爽。

後來因為要把這個技術教給同事。所以我開始整理出有架構的學習框架。

才發現有條理的有架構的銷售心理技術是怎麼樣進行的。從此眼前又打開一扇窗。我非常知道透過這套框架去找到我需要的資源,拓展的方向。

也發現這個世界無不跟銷售有關。之前創業一直吃不到精髓的感覺也漸漸消失了。重看那些創業的書籍我完全知道當初為什麼做錯了。我根本是拿 S 象限心態在做 B 象限心態,吃屎是當然的。 當然,走這條路真的很獨特。很多時候我一直懷疑到底是我逆向還是全台灣逆向。所以我又跑去看了阿德勒,Ken Robinson 的書。

就是這一系列的不斷解題,把我推到今天這裡。

當然看到這邊你會覺得,我好像就是一直看書而已,好像狂看書世界就會變順利。不是這樣的。

很多時候,我不知道怎麼問人。也沒那麼多時間找到正確的人問,所以只好看書。

我看了 3 個時間單位的書,會拿 8 個時間單位去實踐,再拿 3 個時間單位去教人,確保這個知識是正確的,確保我真的理解掌握這門技能。

這大概就是我的看書策略與練功策略。我沒有保留。但也必須要跟你說,沒有捷徑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